猪附红细胞体与流感混合感染诊治
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,既寄生于动物红细胞内,也可以游离在血浆中,是一种血液原虫病。2000年以来,该病在猪、牛、羊、鸡、猫、狐等不同动物普遍发生,甚至广泛流行,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单纯的附红细胞体病早发现早治疗,一周内基本康复。但目前此病多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,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。
1、临床症状。
高热稽留,体温高达42~44℃,严重气喘、咳嗽,食欲废绝,饮水增加,粪便呈球形,排便减少或停止,尿液黄色。流涕,眼肿胀、流泪,躯体周身发红,颤抖。后期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。
2、治疗。
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,50毫克/千克,肌肉注射,1次/天,连用3次;血虫净,用注射用水配成5%水溶液,臀部深层肌肉注射,隔日1次,连用3次。大便干燥、排便困难者用温水灌肠,或者在水中加适量硫酸钠,软化粪便,促进肠蠕动,排出粪便;食欲不振者,可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,1次/天,连用3天;食欲废绝者,耳静脉注射糖盐水,并辅以适量维生素C,增加机体抗病能力,预防脱水死亡。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相关推荐
最新更新
推荐阅读
- 接种口蹄疫疫苗后猪不食、呕吐、拉稀、贫血,是怎么回事?
- 春季气温多变,如果饲养管理不当,容易引发牛的多种疾病,现将几种春季牛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?养殖户应该如何预防?介绍如下,以供参考。 春季牛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? 一、流行性感冒 精神沉郁、时有流泪、鼻流清涕、食欲减退乃至废绝,少见甚至不见反刍,体温有时高达41℃以上。 二、瘤胃鼓气 反刍停止,拱背,头常弯至腹部,腹部迅速膨大,左边尤为显著,呼吸困难,以至出现张口伸舌状态,急性的有发汗、惊恐、不安等症状,重病的行走摇晃或突然倒地死亡。 三、瘤胃积食 患畜停止采食,反刍减弱或停止,瘤胃蠕动减弱,通常排少量软粪或稀粪,严重者粪内附有血液和黏液。拱背弯腰,腹部膨大。后期,呼吸急迫,脉搏加快,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。 四、牛体表寄生虫病 患牛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,患部与健康部分界线明显,边缘有细小颗粒状小结,形成痂皮。 五、犊牛腹泻 犊牛腹泻有感染性腹泻及消化不良两种,发病初期的犊牛只是排黄白色、粥样及带臭味的粪便,随后体温可能会达到41℃左右、每分钟呼吸60~110次、脉搏100~120次、喜欢卧着、肺部听诊可能会出现干性锣音、水样或者是胶冻样粪便,恶臭且带血块和血丝等,到发病后期,病牛皮肤缺乏弹性、眼球下陷,之后可能会脱水死亡。 六、犊牛肺炎 呼吸道疾病是犊牛高发的疾病,病因复杂,随着病程的进展,引发肺炎,可导致犊牛呼吸困难,精神萎靡不振,食欲减退甚至废绝,身体逐渐消瘦,抵抗力下降。有时继发细菌感染,引起消化道疾病,出现腹泻等症状,进一步加重病情。及时发现病牛犊牛肺炎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,呼吸困难,若不能及时治疗,肺泡被纤维化,丧失气体交换功能。即使治好了,也严重影响随后的生长发育;严重者,引起大量死亡。早发现、早治疗。每天必须至少巡视2次犊牛舍,特别是“落群”的牛犊,要单独进行诊断,及时发现病牛。 七、牛拉稀 1、中毒性拉稀牛饲喂过酸的青贮料、酒糟,易引起瘤胃酸中毒。病牛精神沉郁,结膜呈淡红色,食欲减退甚至废绝,目光呆滞,步态蹒跚,后肢踢腹。严重者卧地不起,磨牙呻吟,肌肉颤抖,呈昏迷以至虚脱状。初期排灰色稀粪,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,如不及时治疗会便血死亡。 2、草食性拉稀牛采食过多刚萌芽的嫩草或青料,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下泻,粪便稀薄呈青绿色,病牛精神、食欲良好,体温正常。 3、过劳性拉稀耕牛整日卧地,疲惫乏力,食欲减少或废绝,长期持续拉稀,粪中混有泡沫、黏液和血液,但体温不升高。 养殖户应该如何预防? 一、要加强饲养管理,增强牛体抵抗力; 二、要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,及时、科学接种疫苗; 三、要保持卫生,定期做好驱虫和消毒工作,预防外来疫病侵入。
- 牛涨肚子是怎么回事?
- 到底该如何给猪做疫苗?给猪做疫苗的正确方式是什么?
- 猪身上起红点红疙瘩是怎么回事?不用急,4个方法教你轻松搞定
- 这些兽药联合使用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
- 夏季牛场常见的寄生虫危害及防治
- 90%猪场都存在圆环病毒感染,正确的疫苗免疫时间段是什么时候?
- 猪疫苗如何保管,用时注意哪些问题?
- 猪5号病防治方案的探讨分享
关注我们
